蛋里挑骨头,但也算是一种试探的手段。
两人刚走出不远,就听见后面传来一声大喊“公子,等一等!”
王灿闻言,立刻停了下来。
他转过身去,却见一个衣衫破旧,面色蜡黄的少年快速跑了过来。少年虽然骨瘦如柴,可身上破旧的衣衫却洗得干干净净,一双眼睛也明亮清澈,脸上也没有任何的污渍,他双手托起一串铜钱,递到王灿跟前,说道“公子,这是您刚刚掉在地上的铜钱。”
王灿接过来,说道“小兄弟,看着这么多铜钱,就不动心吗?”
这句话,有些莽撞了。
然而,少年听后仅仅是眨了眨眼睛,旋即嘿嘿笑道“这么多铜钱,我都没有看到过呢,当然动心了。可是大人教导我说要自食其力,不能有不义之财。呵呵,我的任务就是每天在城中巡逻,看哪些人欺良霸善?哪些人被欺负了却不敢说出来?然后回到县衙,禀报给大人,让大人出面处理这些事情。”
王灿闻言,又问道“是哪位大人呢?”
少年拍了拍胸脯,说道“还能有哪位大人,当然是县令徐大人了。”
王灿又说道“每天都在城中巡逻,徐大人给什么报酬呢?”
少年咯咯笑道“徐大人可好了,他不仅让我们住在县府中,还保证我们的吃住呢。不仅如此,徐大人还会给我们讲课,教我们读书识字,做人的道理。徐大人是大大的好官,若没有徐大人,我都饿死在街头了。”
王灿闻言,对徐庶的做法很佩服。
眼前的少年,肯定是流浪的乞儿,徐庶将他们收留起来,然后让他们在街道上巡逻,这样不仅救下了流浪的乞儿,还能监察城中的动静。但王灿能肯定的是徐庶是用他自己的俸禄养活这些孩童,这一点王灿却不是很赞同。
施政者,当胆大心细。
既然要收留这些孩童,就不用拿自己的俸禄补贴,可以在县府的开支中专门拨出一个款项,将流浪的乞儿收拢起来,统一的进行教学,让他们能学到一技之长,才是正道理。所谓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,便是这个道理。
王灿想了想,说道“小兄弟,我有一封信要送给们徐大人,既然和徐大人相熟,能帮我我送去么?我不白让送,给两个铜板当报酬。”
少年想了想,咧开嘴笑道“好,成交。”
王灿说道“小兄弟爽快,我喜欢。这样吧,先随我到酒楼中去,等我写好书信后,便把书信送给徐大人,可好?”
少年说道“走吧!”
王灿带着少年往酒楼走去,准备将此行的任务完成。虽然王灿遇到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请,但却能看出徐庶治理的功绩。单凭王灿遇到的这个少年,就能说明很多问题。他带着少年回到酒楼,写好书信后,又把书信封号,然后才把书信交给少年,让少年亲自将书信交给徐庶。
解决了徐庶的事情,王灿便带着典韦乘坐马车离开了资阳。
此行,已经达到了目的。
事实上,王灿本意是一开始先来资阳,查看一下徐庶的情况,再去石韬、孟建两人施政的地方,但两个人和徐庶虽然能力上有差距,但治理县城这样的小地方,却足以达到程昱说的‘夜不闭户路不拾遗’八个字,所以王灿没有继续巡查,而是直接带人返回成都。
王灿乘坐的马车快速行驶,离开了资阳县。
……
县府,后院书房。
徐庶处理完当日的事情后,便在后院中读书,顺便整理资阳县的内务。他正入神的时候,书房外传来咚咚的叩门声。
旋即,少年的声音响起“先生,我是苏福。”
苏福,便是王灿遇到的少年。
他的原名叫苏六,因为排行老六,故称之为苏六,不过因为家中孤苦,没有正式的名字。徐庶收留苏六后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