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54章 后撤的建议(2 / 2)

停的激战,兵力的折损也很快,而另一边,除了吐蕃军以外,还有差不多二十万的仆从军,他们都是西域诸国的青壮年拼凑出来的,战斗力虽然不怎么样,却都是些上好的炮灰。

尽管这么做会让这些仆从军对吐蕃军产生强烈的抵制和厌恶心理,但在吐蕃军强力的威慑之下,他们不得不听命行事,吐蕃军怎么会不知道,这些仆从军跟他们从来不是一条心。但那又怎么样,只要将这些仆从军的兵力削减下去,他们就是有心要造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了。

对夏军、对云协来说,吐蕃军要是想使什么计策,他们是不会畏惧的,可他们怕的就是吐蕃军不去想办法,就这么一味的死打。打消耗战,夏军就是拥有强大的火器,也无法抵消掉巨大的数量差距。

在天门山,夏军面对十倍于己之敌,除了武器以外,还有那高大坚固的城墙,相比之下,这道壁垒根本无法跟天门山的城墙相提并论,一天打下来破损就十分严重了,往往是还没有修完,第二天的进攻就开始了。

除了物力,夏军最需要的还是人力,可他们偏偏就是人力最紧张。

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,云协曾经试图率军对吐蕃军营展开夜袭,可有噶禄多在,他让吐蕃军营的戒备十分稳固,根本没有机会,看来噶禄多是打定了主意要耗死夏军。

此时摆在云协面前的还有一条路,就是后撤,撤至一个可靠的地方,最好是能顺利得到后援的地方。他在地图上搜寻了很久,觉得雍州一线是最合适的,有山有水,既易守难攻、交通又便利。

可唯一的困难就是,这段路有百余里的国土,朝廷能准许他们后撤这么远么?想着无论如何也要试试,云协便试着写了份军报送往了洛京,其实就连他自己对后果都不抱很大的希望。

然而,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,就在他忐忑不安的等待了两天不到的时间,一份诏书就送到了军营里。

当时,云协还在纳闷,军报才送出去,至少也要四天的时间才能送到洛京,这应该不是回复,那会是什么呢?

当这份诏书摆在他面前的时候,里面的内容再次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,原来洛京早就知道了他碰到的困难,所以皇帝主动命令他撤至雍州一线,在戎山山口建立新的壁垒,并说会有足够的支援给他们。

这让云协受宠若惊,在那里愣了好一会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