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二章 送棋人(2 / 3)

剑骨 会摔跤的熊猫 7434 字 2020-01-20

作。  或者一个暗藏深意的“七”……  他们很清楚这个手势的含义。  撤退。  或者说,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,不容拒绝的驱散命令。  离开。  离开此地。  马车内坐着的,是一位三司之中地位极高的“大人物”。  ……  ……  那个手势的主人是一个男人。  而且绝不是一个养尊处优的男人。  露出车厢外的半截红袖,浸染着凛冽的寒意。  还有杀意。  行进在屋脊上,看似极其隐蔽,但早已经暴露的三司甲士,此刻神情有些惘然,他们看到那截红袖的时候,就想到了一个不愿接触的“人物”……紧接着马车停下,从车厢上先是下来了一位“文弱”书生,单手撑开黑伞,另外一只手搂着怀中的便签书簿。  这是阎王身边捧生死簿的。  车上下来的是那位活阎王。  公孙越的官靴重重踩在泥泞雨水之上,他做了那个手势之后,看到屋脊上的两拨人马还不曾离开,便微笑开口道“关于‘送棋人入都’的诏令,今夜应当便递到天都各部了,三司六部还未传开,所以这些甲士尚不知情……先生无须见怪,以后出入天都,若再有人不识趣跟着,直接打杀了,也不会有事。”  青衣撑伞人轻轻嗯了一声。  他的嗓音听起来也分不清男女,极其空灵,入耳便化,这种声音一般人是记不住的。  很有特点,但很难记。  屋脊上的两拨人马却是听的心惊胆战,一阵发寒。  公孙越与三司的矛盾分化愈来愈烈,天都风雨沸沸扬扬,都说太子暗中栽培庙堂心腹,有新开“第四司”之趋念,而指派的新任大司首,便是这条无耻老狗,这几年公孙越为太子掏心掏肺,赢得无数圣眷,在这座都城之中的地位愈发稳固。  执法司,情报司的大司首,历经“天都政变”,虽留得性命,但地位却是一跌再跌。  太子不予重用,也在情理之中,如此一来,公孙越的上位,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……只不过第四司的风声一直未能得到证实,公孙越的明面身份也只是一位庙堂得势的执法司少  司首,从未直接或间接的承认了“监察司”的存在。  顾谦更是滴水不漏。  公孙越这几年来,时常会处理三司内部“棘手”的案子,有官场背景的“大人物”,许多犯了律法,也都是由他处决,只不过这些“大人物”的落马,却并非是太子所为,刻意斗争,而是东风事发,所以第四司的存在始终悬而未决。  重建一司,相当不易。  许多老人认为,太子谋划三年,尚不足够……恐怕,还需要一个三年,才能够建立起雏胚。  如此,公孙越之流,不足为虑,行得正坐得直,便不用担心律法追究。  但是今夜。  这些老人恐怕会有一个巨大的态度的转变。  起源就是这位“青衣撑伞人”……从公孙越的登场,急诏送入三司六部,便可以推断出,此事是太子相当看重的事情。  事有轻重缓急。  先出公孙,再告知三司……在太子的心中,三司的地位和权重已经下降的厉害。  他开始逐渐抽离出来,至于这位“撑伞者”的身份,太子更不会详细告知三司,简简单单让人捉摸不透的“送棋人”,便足够三司的大人物猜上许久。  顾谦站在公孙越的身旁,昏昏欲睡,但心里却是一片清醒。  他看得比大部分人都明白。  太子这是闲的无趣了。  以天下为棋盘,无人做对手。  太子在自在湖约见过宁奕,那场约见之后,太子便时而静思,时而发呆,很少再出诏令,或者行动……这是棋局陷入停滞的意思。  顾谦是个玲珑心思的人。  在宁奕回都之前,恐怕棋局都不会变了。  太子是棋手。  太无聊。  不如在都城内自娱自乐的下一局棋。  把三司摆在对面。  “提点”一下……让他们猜猜,自己的想法。  这就是那张急诏的缘故,本可以早早就让三司知晓“撑伞者”的到来,但刻意拖延至此。  这也是急诏之中只提了“送棋人”三字的意思。  让三司去猜。  什么是“送棋人”?  顾谦打